北川法院:重生中的坚持与守望

  发布时间:2009/5/13 20:36:26 点击数:
导读:5月8日,记者来到北川。 群山环绕,碧水潺潺。北川县城曾因其美丽吸引很多人流连忘返。 “5·12”大地震中,整个县城化为一片废墟。很多生命长眠于地下。 这里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。…

5月8日,记者来到北川。

   群山环绕,碧水潺潺。北川县城曾因其美丽吸引很多人流连忘返。

 

   “5·12”大地震中,整个县城化为一片废墟。很多生命长眠于地下。

 

   这里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。

 

   而今,恢复重建工作正有序开展。沿途“再造新北川”的标语随处可见,建设工地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。走出阴霾的北川人看到了希望。

 

   在北川县法院临时办公点——安洲驾校的板房里,我们开始了采访。

 

   闷热潮湿的板房里,不时有几只蚊子飞过。

 

   有位干警告诉记者:前不久,她板房的包里,竟发现了两只老鼠。

 

   苦中坚持,苦中作乐,对这样的环境,干警们都习惯了。

 

   在重建中融合,在融合中重建

 

   “敬代晖回来上班了。他回来,对大家是个鼓舞。”院长魏宗久告诉记者。

 

   5月7日上午,在父亲的护送下,敬代晖来到单位。正吃早饭的同事们,纷纷丢下手中的碗筷,兴奋地迎接这位牵挂已久的战友。目前,他暂时被安排在政治处上班。

 

   他的幸存被看做一个“传奇”。

 

   “5·12”大地震,使北川法院顷刻间沦为废墟。当时在办公区的28名干警中有27人遇难,只有他活了下来。

 

   他被山体滑坡的巨大气浪掀出几十米以外,颅脑、颈椎受到严重损伤。幸运的是,性命保住了。在被送往北京住院治疗一年后,他的身体明显恢复。虽然还需坚持漫长的后续治疗,但为了北川法院的重建,为了缅怀遇难的战友,为了重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在“5·12”一周年之前,他还是主动要求回院里上班。

 

   据他父母介绍,按照医生的要求,敬代晖还需在家疗养一段时间,但倔强的他就是吵着要上班,要见自己的战友们。

 

   他说:“眼看地震过去一年了,院里的事肯定很多,我要在‘5·12’之前回到院里,做我力所能及的事。”

 

   敬代晖回来,这个“家”里的人就全齐了。

 

   北川不能垮,北川法院不能垮!

 

   重建自己的“家”,是北川法院新老法官们的共同心愿。

 

   大地震中,北川法院受灾极其严重,办公楼整个被山体滑坡冲塌掩埋。43名干警中,27名干警不幸遇难,另外还有3名退休职工被掩埋在废墟下。幸存的干警中,绝大部分都有直系亲属遇难。法院办公楼、审判法庭、职工宿舍和4个人民法庭全部被毁,车辆及其他办公设备、办公用品、档案、财务资料等全部被埋。

 

   大地震带来的打击是沉痛的。

 

   原来6名党组成员仅幸存两名。补充班子成员并建立新的领导班子是当务之急,这也是各级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。

 

   2008年6月15日,魏宗久从绵阳中院行政庭庭长调任北川法院党组书记、副院长,主持北川法院工作。同时,县委从全市抽调支援北川的同志中选派两名任副院长,从县级政法部门中调整两名同志任党组成员。临危受命,魏宗久和其他新一届班子成员深知担子之重、责任之大。

 

   “刚上任时,全院只剩下16个人,其中具有审判职称的只有9个人。刚刚失去亲人和战友,大家的情绪也十分低落。”魏宗久告诉记者。

 

   如何鼓舞士气,带领大家走出困境;如何凝聚人气,全面恢复各项工作,是尤为迫切的任务。“既然选择了来这里,就必须义无反顾,就必须只争朝夕。”他说。

 

   针对审判力量的缺失,在省、市两级法院的关心下,北川法院先后通过考录、选调、招聘等方式补充人员18名。新鲜血液的加入,给法院带来了活力,也大大缓解了原来工作的压力。

 

   “原来吃饭一桌都坐不满,看着就想哭,这哪像是个单位呀;现在吃饭差不多能坐满四桌了,热闹起来了,感觉也越来越像个‘家’了。”刑庭负责人吴永莉说。

 

   申东,北川法院副院长,原来在盐亭县政法委工作。大地震发生后,作为市里选派的干部,在北川法院挂职一年。任期马上就到了,他还是愿意留下来。

 

   放着原来城里的楼房不住,到这里住帐篷和板房。放着温馨的家不顾,到这里忍受抛妻别子的寂寞和孤独。想起这些,申东难免有些心酸。

 

   “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人生中最难得的经历。我来的时候,是带着感情来的。一年了,跟大家也处出感情了,舍不得离开。我觉着自己有责任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。”他这样阐释自己的选择。

 

   前几天,县委组织部来院里考察挂职干部,他得了全优。“说明我在这里一年来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”这种肯定足以战胜任何困难。

 

   易丹,办公室工作人员,2008年进入北川法院工作。

 

   2008年4月,她通过了法院招考的笔试,准备迎接5月份的面试。这时,大地震发生了。一直到大学毕业,她还没有接到面试通知。7月10日,她就来到北川法院当志愿者,主动帮助法官们做些工作。直到9月20日,通过面试后才正式进入法院。“我很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机会。在这里,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强,什么是奉献。”

 

   “作为新的一员,我们也知道幸存同志们承受的痛苦和压力。虽然不知道怎么去帮助他们,但我努力去理解他们,帮他们多承担点事情。”

 

    在承受中坚强,在坚强中承受

 

   “我们也想休息一下,也想过过节假日,但现实条件不允许,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。以前我还对‘以一当十’这个词感受不太深,来到这里以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。”院长魏宗久告诉记者。

 

   采访时,他刚从县里带回来新的工作任务,这个周末全院又不能休息了。

 

   在北川,法官们就这样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。虽然条件非常艰苦,虽然承受着巨大压力,他们在承受中坚强,在坚强中承受。

 

   精神不能垮,工作不能停!

 

   大地震发生后不久,6月5日,北川法院就发出公告,要求震前未结案件的当事人到法院登记备案,并向社会承诺,从6月30日起全面受理各类案件,恢复各项审判职能。

 

   灾后审判工作,难度很大。

 

   一是送达难。很多当事人开始住帐篷,后来住板房,找起来非常困难;再加上通讯不畅,找个人就太费劲了。

 

   二是交通难。北川县还有11个乡镇在唐家山堰塞湖以上的大山里,被称为“关内”,震后交通不畅,山路时常有塌方等危险。为方便群众诉讼,法官决定下去巡回办案。

 

   从县上到11个乡镇需绕行700余公里。“去一趟不容易,每次下乡开庭,来回路途都需要一天的时间。每次下去,差不多要呆一周才回来,尽量帮老百姓多处理几个案子,多解决些问题。”副院长李芝军说。震后,全院成立了三个巡回审判庭,巡回办案178件。

 

   三是执行难。很多案件的申请人、被执行人受灾损失严重,没有财产可供执行。双方生活条件都很差,加上灾后容易情绪激动,处理不好,就会激化矛盾。

 

   四是法律适用难。灾后涌现出很多新类型案件,有些是当地法官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的,有些是法律中还没有明确的。如何处理和把握对法官们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。

 

   五是案多人少。地震引发的大量矛盾涌入法院,案件量急剧增加。2008年,震后受理的民事数量较往年同期增加80%多。目前,这种上升势头依然不减。相比之下,审判力量明显不足,工作压力明显加大。再加上,很多法官遭遇失去亲人和战友的痛苦,心理创伤严重,身体状况欠佳,也会影响战斗力。

 

   面对这样的困难,全院上下齐心协力,攥紧拳头,只争朝夕,共克难关。

 

   “大家生活在板房区,工作在板房区,生活工作不分家。很多法官下班了也不回去,继续在办公室研究案子。”李芝军说。

 

   2008年,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29件,比往年增加32.3%,全年结案462件,结案率为87.3%。成绩相当喜人。

 

   地震改变了灾民的生活轨迹,也影响着他们的利益选择。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。

 

   相当一部分案件涉及地震抚慰金分配、遗产继承,这些当事人都是“一家人”。纠纷解决后,仍然要在一起生活。失去亲人本已痛苦不堪,再为分配抚慰金或是继承遗产而对簿公堂,无疑是痛上加痛。胜诉者往往不一定就是胜利者,官司打赢了,亲情往往也就没了。

 

   由于道路不畅,很多群众来趟县城要翻山越岭,花费几天时间,再加上路上的开支,使得本来就蒙受损失的当事人雪上加霜,如果因为诉讼往返多次就更苦不堪言。

 

   眼下,灾后重建任务很重。如何使大家集中精力重建家园,而不是为诉讼所累?“调解成为我们化解矛盾纠纷时的首选。”副院长申东告诉记者。法官们想方设法,为当事人进行调解,尽快解决他们的纠纷,减轻他们的负担,也让社会多一份和谐。

 

   2008年,震后审结的202件民商事案件中,调解率达到86.6%。

 

   “一年来的成绩证明,我们这个团队是个英雄的团队,是个能打硬仗的战斗团队。”魏宗久告诉记者。

 

    从阴霾中走出,在关爱中前行

 

   祝继红,北川法院执行局长。大地震夺去了他8岁孩子的生命。

 

   有一段时间,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。

 

   “经常晚上睡不着,想起孩子来,就忍不住要哭。”

 

   “跟同事在一起说话时,家里的事情也尽量回避。”

 

   他把最痛苦的记忆深深埋在心里,不愿意别人去碰。

 

   或许,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剂。

 

   现在,他正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,恢复起对生活的信心。

 

   “我跟老婆商量好了,准备再要一个小孩。有小孩就有希望。”他说。

 

   祝继红跟记者聊起他性格上的一些变化:经常会莫名其妙的“发火”。事后也知道这样不对,但是当时就是控制不住。家庭和工作的压力,让这个老实憨厚的汉子感到心力憔悴、情绪焦灼。

 

   类似感受的还有刑庭负责人吴永莉。

 

   她说:“大地震发生后的头四个月,我是麻木的,整天恍恍惚惚,没有精神。”

 

   “我在法院工作23年,突然之间就失去了那么多的战友,就像经历了一场噩梦一样,心里非常难受。现在还仿佛觉得他们只是出差了,很快就会回来。”

 

   “我排解压力的办法就是大哭和跑步。夜里睡不着,就大哭一场。哭了,心里就好多了。一年来,也不知流了多少眼泪。有时,睡不着就出去跑步,跑出一身汗,让身体累了才能休息一会。”

 

   她说,有一段时间,自己也经常会上火,动不动就想吵。

 

   庭里的同事都是新来的,对吴永莉也很理解,工作上也很支持。有时生病了,他们还主动帮她去买药。和谐、融洽的环境,让她感到欣慰。

 

   如何帮助干警释放压力走出阴霾,成为院领导们关注的主要问题。

 

   “尽量少让干警单独在板房里待着。哪怕一个健康的人,在板房里连续待24小时,都容易胡思乱想。”魏宗久说。

 

   为让干警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,走出“小我”融入“大家”,院里经常组织爬山、跳舞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。吃完饭,大家一起坐在院子里摆摆“龙门阵”、谈谈心,释放一下压力。

 

   看到谁情绪不好,院领导会主动找他交心谈心,准确掌握他们的情况,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针对一些心理压力很大的同志,院里还专门找专家给予心理辅导。此外,他们还定期组织全院干警进行体检,使大家在良好状态下开展工作。

 

   祝继红的爱人在金融系统工作。大地震后,被抽调到“关内”工作。夫妻两地分居,见上一面要半个月。双方都承受着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,但又无法相互安慰。考虑到他们的困难,两级法院领导主动做工作,把他的爱人调回来。“两个人相处总比单个人待着好。”祝继红对领导们的安排心存感激。

 

   “我们也在积极与上级法院沟通,争取能让我们一些法官走出去,让外边的法官走进来。通过干部交流,给法官们进行心理调适的环境和机会,同时,也为我们补充新的生机和活力,改善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。”魏宗久这样告诉记者。

上一篇:婚车违法占道 20多人打伤5名交警 下一篇:坚强面对灾难 携手重建家园